陳壽(二三三至二九七),字承祚,巴西安漢(今四川南充)人。
少時師事同郡學者譙周,精研史、漢,又善寫文章。蜀漢未亡時,任蜀觀閣令史,因不肯附和擅權專政的宦官黃皓,屢被譴黜。到了晉朝,司空張華愛他的才華,薦為佐著作郎,出補平陽侯相。武帝泰始十年(二七四),編成諸葛亮集二十四篇,復入朝任著作郎,仍兼本郡中正。
武帝太康元年(二八○)開始編著三國志(據華陽國志及劉知幾史通﹞,完稿後,頗被時人讚賞﹔據說夏侯湛因為見了壽書,便把自已正在撰著的魏書銷毀了。張華準備薦他任中書郎,但因荀勖排擠,出為長廣(今山東萊陽東南)太守,辭不就。
後來,由於杜預的推薦,任御史治書(即治書侍郎史),又因為不歸葬母親,被時人貶議。惠帝元康七年﹝二九七﹞病卒,年六十五。著作除三國志外還有益都耆舊傳、古國志等。傳見晉書卷八二及華陽國志卷一一。
華陽國志‧陳壽傳
陳壽字承祚,巴西安漢人也。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,治尚書﹑三傳,銳精史﹑漢,聰警敏識,屬文富豔。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﹑東觀祕書郎﹑散騎黃門侍郎。大同後察孝廉,為本郡中正。
益部自建武後,蜀郡鄭伯邑﹑太尉趙彥信及漢中陳申伯﹑祝元靈﹑廣漢王文表皆以博學洽聞,作巴蜀耆舊傳。壽以為不足經遠,乃并巴﹑漢撰為益部耆舊傳十篇。
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傳,武帝善之,再為著作郎。吳平後,壽乃鳩合三國史,著魏﹑吳﹑蜀三書六十五篇,號三國志,又著古國志五十篇,品藻典雅,中書監荀勗﹑令張華深愛之,以班固﹑史遷不足方也。出為平陽侯相。
華又表令次定諸葛亮故事集為二十四篇,時壽良亦集,故頗不同。復入為著作郎。鎮南將軍杜預表為散騎侍郎,詔曰:「昨適用蜀人壽良具員,且可以為侍御史。」上官司論七篇,依據典故,議所因革。
又上釋諱﹑廣國論。華表令兼中書郎,而壽魏志有失勗意,勗不欲其處內,表為長廣太守。繼母遺令不附葬,以是見譏。數歲,除太子中庶子。太子轉徙後,再兼散騎常侍。
惠帝謂司空張華曰:「壽才宜真,不足久兼也。」華表欲登九卿,會受誅,忠賢排擯,壽遂卒洛下,位望不充其才,當時冤之。
兄子符,字長信,亦有文才,繼壽著作佐郎,上廉令。符弟蒞,字叔度,梁州別駕,驃騎將軍齊王辟掾,卒洛下。蒞從弟階,字達芝,州主簿,察孝廉,褒中令﹑永昌西部都尉﹑建寧興古太守。
皆辭章粲麗,馳名當世。凡壽所述作二百餘篇,符﹑蒞﹑階各數十篇。二州先達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,大較如此。
時梓潼李驤叔龍亦雋逸器,知名當世,舉秀才,尚書郎,拜建平太守,以疾辭不就,意在州里,除廣漢太守。初與壽齊望,又相昵友,后與壽情好攜隙,還相誣攻,有識以是短之。
晉書‧陳壽傳
陳壽字承祚,巴西安漢人也。少好學,師事同郡譙周。仕蜀為觀閣令史,宦人黃皓專弄威權,大臣皆曲意附之,壽獨不為之屈,由是屢被譴黜。
遭父喪,有疾,使婢丸藥,客往見之,鄉黨以為貶議;及蜀平,坐是沉滯者累年。司空張華愛其才,以壽雖不遠嫌,原情不至貶廢,舉為孝廉,除佐著作郎,出補陽平令。
撰蜀相諸葛亮集,奏之,除著作郎,領本郡中正。撰魏﹑吳﹑蜀三國志,凡六十五篇,時人稱其善敘事,有良史之才。夏侯湛時著魏書,見壽所作,便壞己書而罷。張華深善之,謂壽曰:「當以晉書相付耳。」其為時所重如此。
或云丁儀﹑丁廙有盛名於魏,壽謂其子曰:「可覓千斛米見與,當為尊公作佳傳。」丁不與之,竟不為立傳。壽父為馬謖參軍,謖為諸葛亮所誅,壽父亦坐被髡,諸葛瞻又輕壽;壽為亮立傳謂「亮將略非長,無應敵之才」,言「瞻惟工書,名過其實」,議者以此少之。
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,荀勗忌華而疾壽,遂諷吏部,遷壽為長廣太守。辭母老不就。杜預將之鎮,復薦之於帝,宜補黃散,由是授御史治書,以母憂去職。母遺言令葬洛陽,壽遵其志。又坐不以母歸葬,竟被貶議。
初,譙周嘗謂壽曰:「卿必以才學成名,當被損折,亦非不幸也,宜深慎之。」壽至此再致廢辱,皆如周言。後數歲,起為太子中庶子,未拜。元康七年病卒,時年六十五。
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:「昔漢武帝詔曰『司馬相如病甚,可遣悉取其書』,使者得其遺書,言封禪事,天子異焉。臣等按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,辭多勸誡,明乎得失,有益風化。
雖文豔不若相如,而質直過之。願垂採錄。」於是詔下河南尹﹑洛陽令就家寫其書。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﹑益都耆舊傳十篇,餘文章傳於世。
少時師事同郡學者譙周,精研史、漢,又善寫文章。蜀漢未亡時,任蜀觀閣令史,因不肯附和擅權專政的宦官黃皓,屢被譴黜。到了晉朝,司空張華愛他的才華,薦為佐著作郎,出補平陽侯相。武帝泰始十年(二七四),編成諸葛亮集二十四篇,復入朝任著作郎,仍兼本郡中正。
武帝太康元年(二八○)開始編著三國志(據華陽國志及劉知幾史通﹞,完稿後,頗被時人讚賞﹔據說夏侯湛因為見了壽書,便把自已正在撰著的魏書銷毀了。張華準備薦他任中書郎,但因荀勖排擠,出為長廣(今山東萊陽東南)太守,辭不就。
後來,由於杜預的推薦,任御史治書(即治書侍郎史),又因為不歸葬母親,被時人貶議。惠帝元康七年﹝二九七﹞病卒,年六十五。著作除三國志外還有益都耆舊傳、古國志等。傳見晉書卷八二及華陽國志卷一一。
華陽國志‧陳壽傳
陳壽字承祚,巴西安漢人也。少受學於散騎常侍譙周,治尚書﹑三傳,銳精史﹑漢,聰警敏識,屬文富豔。初應州命衛將軍主簿﹑東觀祕書郎﹑散騎黃門侍郎。大同後察孝廉,為本郡中正。
益部自建武後,蜀郡鄭伯邑﹑太尉趙彥信及漢中陳申伯﹑祝元靈﹑廣漢王文表皆以博學洽聞,作巴蜀耆舊傳。壽以為不足經遠,乃并巴﹑漢撰為益部耆舊傳十篇。
散騎常侍文立表呈其傳,武帝善之,再為著作郎。吳平後,壽乃鳩合三國史,著魏﹑吳﹑蜀三書六十五篇,號三國志,又著古國志五十篇,品藻典雅,中書監荀勗﹑令張華深愛之,以班固﹑史遷不足方也。出為平陽侯相。
華又表令次定諸葛亮故事集為二十四篇,時壽良亦集,故頗不同。復入為著作郎。鎮南將軍杜預表為散騎侍郎,詔曰:「昨適用蜀人壽良具員,且可以為侍御史。」上官司論七篇,依據典故,議所因革。
又上釋諱﹑廣國論。華表令兼中書郎,而壽魏志有失勗意,勗不欲其處內,表為長廣太守。繼母遺令不附葬,以是見譏。數歲,除太子中庶子。太子轉徙後,再兼散騎常侍。
惠帝謂司空張華曰:「壽才宜真,不足久兼也。」華表欲登九卿,會受誅,忠賢排擯,壽遂卒洛下,位望不充其才,當時冤之。
兄子符,字長信,亦有文才,繼壽著作佐郎,上廉令。符弟蒞,字叔度,梁州別駕,驃騎將軍齊王辟掾,卒洛下。蒞從弟階,字達芝,州主簿,察孝廉,褒中令﹑永昌西部都尉﹑建寧興古太守。
皆辭章粲麗,馳名當世。凡壽所述作二百餘篇,符﹑蒞﹑階各數十篇。二州先達及華夏文士多為作傳,大較如此。
時梓潼李驤叔龍亦雋逸器,知名當世,舉秀才,尚書郎,拜建平太守,以疾辭不就,意在州里,除廣漢太守。初與壽齊望,又相昵友,后與壽情好攜隙,還相誣攻,有識以是短之。
晉書‧陳壽傳
陳壽字承祚,巴西安漢人也。少好學,師事同郡譙周。仕蜀為觀閣令史,宦人黃皓專弄威權,大臣皆曲意附之,壽獨不為之屈,由是屢被譴黜。
遭父喪,有疾,使婢丸藥,客往見之,鄉黨以為貶議;及蜀平,坐是沉滯者累年。司空張華愛其才,以壽雖不遠嫌,原情不至貶廢,舉為孝廉,除佐著作郎,出補陽平令。
撰蜀相諸葛亮集,奏之,除著作郎,領本郡中正。撰魏﹑吳﹑蜀三國志,凡六十五篇,時人稱其善敘事,有良史之才。夏侯湛時著魏書,見壽所作,便壞己書而罷。張華深善之,謂壽曰:「當以晉書相付耳。」其為時所重如此。
或云丁儀﹑丁廙有盛名於魏,壽謂其子曰:「可覓千斛米見與,當為尊公作佳傳。」丁不與之,竟不為立傳。壽父為馬謖參軍,謖為諸葛亮所誅,壽父亦坐被髡,諸葛瞻又輕壽;壽為亮立傳謂「亮將略非長,無應敵之才」,言「瞻惟工書,名過其實」,議者以此少之。
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,荀勗忌華而疾壽,遂諷吏部,遷壽為長廣太守。辭母老不就。杜預將之鎮,復薦之於帝,宜補黃散,由是授御史治書,以母憂去職。母遺言令葬洛陽,壽遵其志。又坐不以母歸葬,竟被貶議。
初,譙周嘗謂壽曰:「卿必以才學成名,當被損折,亦非不幸也,宜深慎之。」壽至此再致廢辱,皆如周言。後數歲,起為太子中庶子,未拜。元康七年病卒,時年六十五。
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:「昔漢武帝詔曰『司馬相如病甚,可遣悉取其書』,使者得其遺書,言封禪事,天子異焉。臣等按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,辭多勸誡,明乎得失,有益風化。
雖文豔不若相如,而質直過之。願垂採錄。」於是詔下河南尹﹑洛陽令就家寫其書。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﹑益都耆舊傳十篇,餘文章傳於世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